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智慧” 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2024年04月12日 11:59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目前,我国从南到北春耕春管陆续展开,我们跟随镜头去各地看看。
陕西渭南:麦田生机盎然 农机升级促生产
田畴沃野间,关中平原上小麦长势良好。在陕西渭南临渭区的一处示范田,四架无人机植保机沿着麦田低空飞行进行病虫害防治。今年使用的植保无人机,载重翻了一倍,新安装的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不仅提高了效率,比起传统的大水漫灌节省了40%的用水量,提升了水肥的综合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得益于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农机加快更新换代,不断更新的智慧农机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江苏无锡:桃花园里春耕忙 甜蜜产业盼丰收
跟随镜头,我们来到中国水蜜桃之乡——江苏无锡阳山镇,万亩桃园内,花朵已楚楚露红。桃花花期短,从花苞初绽到凋谢仅一周时间,桃农们抢抓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翻土、下肥、为桃花点花授粉,期待今年水蜜桃的甜蜜丰收。阳山镇水蜜桃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超9亿元。为提升水蜜桃产业,当地还携手快递企业、机场、高铁等,开辟运输专线,国际最远可实现新加坡、阿联酋等地快速送达,阳山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
四川开江:樱花园里春茶采摘忙 农旅融合助振兴
跟随镜头,我们来到四川达州开江县讲治镇,千亩茶园里樱花次第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打卡。清明前后,春茶也进入了采摘期,茶农们正忙着采茶、制茶。近年来,开江县推广“赏花经济+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在茶园里套种樱花、李花、梨花等观赏性树种,吸引观光旅游的同时,也为生态茶园拓宽销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今,全县已发展茶园赏花套种面积近万亩,带动近10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江西南昌:投放小龙虾苗 “水上春耕”忙
眼下正是春耕农忙时节,这些天,江西南昌县蒋巷镇的稻虾种养的农户们抢抓农时投放小龙虾苗,“水上春耕”也拉开了序幕。
在江西南昌县蒋巷镇河边村,连片的水稻田里,波光粼粼,养殖户刘献全正组织工人撑着小船,将一筐筐小龙虾苗投放进稻虾田里。今年,刘献全承包了900亩稻虾田。
蒋巷镇紧邻赣江,地处鄱阳湖畔,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每年还有4万多亩低洼田因地势低、易内涝只能种一季中稻。从2022年开始,当地积极探索推进稻虾轮作模式,发挥“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共赢”的优势。稻田内的含沙土质加上赣江水,养出的小龙虾个大、肉质鲜美。此外,养殖了小龙虾的稻田富含有机质,种出的原生态有机稻米深受市场欢迎。
目前,蒋巷镇今年稻虾养殖面积达2万亩,小龙虾产量可达3000吨,产值过亿元。
江苏泰州:智慧大棚 果蔬长势旺
在江苏泰州的智慧大棚里也是一派生机盎然,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的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智能化温室大棚连成一片,棚内一台台自动化育苗机高效运转,西红柿、生菜、紫背天葵等长势良好。
这座大棚虽然只有60亩,一年四季种植,种植的西红柿年产量预计在100万公斤左右,产值约1500万元。大棚内取暖、照明、灌溉等智能化设备需要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进入春季以来,当地电力部门对农业用电开展巡查、维护,保障农业用电需求。
转自:央视网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 我国2024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1109万吨
-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
- 2024,盘点“大国粮仓”米袋子
- 加强冬季田间管理 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 各类支持政策发力显效 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 2025年“三农”重点任务划定 多重举措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 收购进度快于上年
- 秋收秋种近尾声 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迈上新台阶
- 秋粮收购政策托底 农民“好收成”变成“好收益”
- 秋收秋种稳步推进 秋粮收购加紧进行
-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端牢中国饭碗
- 南方省份有序恢复部分流失耕地,去年净增加耕地739万亩
- 水稻秋收忙、果园飘香、海鲜满舱 金秋“丰”景展现万千气象